“用数智来锻造产业,用数智激活产业的现金流,这是今天在谈论供应链金融时要深深耕耘的一个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日前在“2023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大会”上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供应链金融依托于产业链供应链实体,没有供应链质量,供应链金融也就无从谈起;没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品供应链,高质量的供应链金融也就是无本之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广泛深入应用,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价值链视角对全链条资产状态进行监测与分析,跳出传统思维,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创新空间。
供应链金融存在三个失调
对金融机构而言,供应链金融并非一个新兴业务,但基于“保链”“强链”等目标的升级以及金融业务内在逻辑的转变,机构对“传统”与“数智”、旧模式与新渠道之间存在的认知鸿沟,令供应链金融潜在的发展堵点不能忽视。
宋华将供应链金融当前所面临的现状总结为三个失调,即受惠对象失调、业务品种失调和主体互动失调。
首先,“供应链金融真正面对的对象是谁,是需要我们考虑的。”宋华认为,“大型企业、核心企业不缺资金,小微企业在普惠金融政策推广之下也得以受惠,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空白点是不大、不小的中小企业。”
其次,从整个行业来看,基于要素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偏多,而基于行为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较少。“基于知识图谱、基于行为过程的把握来推动的供应链金融几乎很少看到。”宋华说。
产品还不够“接地气”,主体间也缺乏有效的对接平台和渠道。企业希望获得供应链金融活水的“浇灌”,苦于找不到有力的金融资源;金融机构也想把供应链金融作为新的发展方向,但是找不到产业的入口。
问题远不只这些。
“过去供应链金融更多围绕的是终端消费前的BtoB环节,但如果没有终端需求的牵引,供应链前端的效率和韧性就失去了意义。”京东科技金融科技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科技的手段助力产业客户提升终端用户需求、提升用户的黏性,也必然会成为科技公司的必答题。
那么,答案是什么?
一体化是标准答案吗
在产业数字化持续深入的黄金发展期,供应链金融高效发展路径要如何构建?
这是供应链金融科技在成为突破口后,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处在不同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发展阶段的数字化企业,对于如何开拓供应链金融市场,也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其中一个答案就是一体化全场景、全链路的构建。
例如,已经在此作出布局的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走向了“内场+外场”“科技+金融”“上游+下游”“B端+C端”的“四个一体化”战略方向。
具体来说,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所提出的“内场+外场”一体化是指要继续做深做透京东内场,并创新出更多、更匹配需求的产品。“科技+金融”一体化是指要用科技能力打通金融与产业的有效信息连接,充分激发金融机构的服务潜力。“上游+下游”一体化是加强对不同行业的深度研究,结合客户的实际运营特点和场景需求,做到“一链一策”甚至“一企一策”。“B端+C端”一体化是指打通底层数据,提供包括供应链金融、支付科技以及消费金融高度融合的“B端+C端”一体化解决方案。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供应链金融科技贯通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两端,一体化已然成为供应链金融科技高效落地及长效发展的“良方”。IDC在其最新发布的《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市场洞察》中提出,对于供应链金融科技厂商而言,除了提供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开发及升级改造和维护服务,还应提供一体化运营服务,如客户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渠道运营,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全生命周期,为客户创造整体价值。
还需多元治理破局
随着当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彼此依存度越来越强、业务流程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同产业链交织更加复杂、供应链对于市场需求变化反应更加敏捷,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也进入下一个10年的黄金发展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毕开春表示,加快供应链金融融入数字科技创新,制造业实体生产和人才培养这个体系中,促进金融与企业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组织规模融为一体,来牵引技术、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协同运营,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提升制造业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这也应是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展的方向所在。如今,以数智技术链接金融机构、产业平台、行业组织以及各个类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共同能够相互服务、相互链接的生态,驱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价值正加速向产业链释放。
在宋华看来,供应链金融立足于产业链,不能忘记每一个产业主体、每一个个体都有自身的利益,怎么能够实现多元共治也是一大挑战,需要数字化的多元管理和多元化的数字管理。
“每一个企业在推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体系、一套数字规则,体系与体系之间将会出现新的数字孤岛,怎么帮助企业实现多元化的数字管理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宋华表示。
这些问题未来如何解决,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