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而作为线下渠道的重要组成,智能金融设备在自助金融服务的探索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并加速与技术、场景等要素融合,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宏大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机。
网点优化进退有序 设备增量规模可观
依据金融许可证信息查询系统显示,2023年宣布退出的商业银行网点共2700多家,同时共计近1700家银行网点获批开业,网点优化进退有序,变化量相比全国超22万家银行网点而言占比较少;同时据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末国有六大行全年网点减幅0.3%,和2022年减幅0.5%相比,减少幅度继续收缩,且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均明确提出保持网点总量规模稳定,持续优化网点布局建设,如紧跟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设和迁址机构,优先保障国家重点区域和金融资源薄弱地区。此外,银行网点裁撤并非易事,如关停还需要经过监管部门严格的审批。整体而言,全国银行网点虽不断在调整优化,但总量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网点总量趋于稳定、政策刺激等因素叠加,带来了智能金融设备市场的稳中向好。据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流通中货币(M0)余额保持增长,表明社会对现金的需求依然较旺盛,且随着银行网点进一步降本增效和生态融合,柜面、跨界业务加速向智能设备迁移或融合,非现设备使用率迅速提高,因此作为现金流通和网点自助服务的主要载体,智能金融设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与此同时,设备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一、二线城市部分网点设备使用率低而部分县域却未完全覆盖,各大银行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强调了在自助设备上的投入,如建设银行在近年年报中均提到保证客流量大的城区和县域网点自助设备投入。市场实际表现是最有力的证明,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智能金融设备总采购量同比略有增长,表明各大银行在上述领域的投入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展望2024年,新国标、信创等政策持续刺激替换需求,且新设网点和网点优化产生新需求,整个智能金融设备市场在未来3年仍有可观的增量空间。
头部厂商断层式领先 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
根据市场调研统计,2023年头部厂商仍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且实现断层式领先,使得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广电运通保持领先,连续16年位列国内智能金融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怡化、长城信息分居第二、第三。
从信创替换进度来看,2023年大行、股份制银行信创推进较快,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区域性银行也正迈入快车道,信创设备在总采购占比中处于较高水平。随着信创金融设备性能提升和政策的持续推进,采购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如许多区域性银行计划于2024年正式启动信创设备的招标,整个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信创采购热潮。
从厂商发展变化来看,近年来中腰部企业因技术和服务的落后逐渐退出市场,行业调整进一步加快,企业实力和售后服务随之成为了当前银行的重要考量。而头部厂商凭借技术和服务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实现了在2023年新一轮招标中的强势入围,并在分行采购中取得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头部厂商也不满于现状,加快了向软件、场景金融等领域的开拓步伐,并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逐步向银行中后台建设迈进。如在2023年,广电运通收购中金支付、中数智汇,切入金融支付、企业征信等赛道,具备了更强大的金融科技实力;怡化也在持续发力场景金融业务。预计未来,头部厂商将加快业务触角向更多领域的延伸,不断扩大旗下市场版图,为战略转型积蓄更多的力量。
降本增效激活模式创新 体验为王驱动融合发展
银行网点数字化转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银行为解决网点人满为患,通过各类自助设备实现分流增效;第二阶段则是随着网点客流下滑,银行网点更强调“用户体验”,向客户服务平台转型。当前,各大银行从客户体验和降本增效出发,创新网点建设模式,打造轻便、灵活的自助终端,持续加快线上线下融合、线下各渠道融合、跨领域融合,带来统一、便捷的服务体验。
一是模块复用加速网点批量升级。为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标准化服务,各大银行积极推进网点批量化建设,场景模块的复用起到了较好的加速作用。在各大银行网点智慧化建设大潮中,邮政邮储因其网点基数庞大,颇具代表性。如2023年河南邮储正式开启全省300多家网点的全域升级,河南邮政也启动了省内各代理金融网点财富中心的建设。广电运通等建设集成方,与上述机构携手统一规划智能服务、互动营销、宣传展示等场景,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建设思路,实现积木式安装,助力低成本、更高效地完成网点批量升级。
二是渠道融合提升网点运营能力。目前线下渠道的割裂独立导致出现体验不佳、重复建设等问题,需要打造统一平台以实现业务全覆盖、设备全兼容,促进业务、服务和体验的统一,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响应效率,打造不同渠道间无缝衔接的业务流程,进而推动业务数据互融互通,助力网点向客户服务型转变。对此,各大银行加快部署线下渠道统一平台建设,抓紧构建金融设备新生态。如农业银行在同业率先打造支持全栈式、全类型、全应用的金融机具创新平台,促进该行超级柜台、ATM、叫号机等线下渠道的统一管理,实现了业务流程优化、客户体验提升、产品研发高效、服务生态开放等成效。
三是场景融合加快终端多元发展。为降低设备投入成本、高效满足多元化需求,各大银行在可用性上下功夫,设备形态与场景融合更为紧密,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如部分银行智慧柜员机涵盖了立式、桌面式、壁挂式、嵌入式等更多形态,能更好地适应各类网点环境;或者直接采用模块组合,自由组装成零售型、对公型、全能型等服务模式,满足特定网点需求,如交通银行模块化智能柜台;或嵌入医疗、社保、政务等民生服务,将网点金融设备延展为通用型设备,并加大下沉力度,以轻型自助设备延伸服务触角,如广电运通与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打造了新一代助农终端品牌“丰收富农通”,通过融合部分生活缴费和政务功能,进一步丰富业务场景和提升多元服务能力。
新技术普及加快渠道变革 数字化延伸催生多元需求
新技术的普及、数字化的延伸也在推动智能金融设备的进化。一方面技术与设备的创新融合提速明显。近年来,柜面业务与自助渠道业务形成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高柜业务迁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为解决网点忙闲不均、柜台业务办理效率低等问题,部分国有大行纷纷试点上线综合低柜、远程银行等创新设备,通过音视频技术,实现柜面业务与自助设备的融合,缩短等候时长,分流高柜压力。如邮储银行加快“云柜” 模式推广,在柜面、自助等渠道试点运用云柜,创新研发相关智能设备,突破了物理网点限制,让客户通过视频与远程柜员建立专属的“一对一”服务,深入推进网点集约化运营,提升网点运营效率。
同时为加快数字人民币推广,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各大银行正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服务渠道建设。如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工商银行与广电运通联合打造的数字人民币外币兑换机成功投入运行,为入境人员提供外币兑换数字人民币服务,助力数字人民币普及推广,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终端在亚运会的首次批量投用,在服务渠道创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业示范。
另一方面,随着银行数字化建设场景向实物运营、日常办公等扩容,各大厂商也依托在自助终端方面的研发优势,积极拓展实物保管柜、智能电子锁等产品和方案,助力解决运营效率低、风险管控难、员工体验差等难题。如在实物智慧运营方面,广电运通智慧物品管理产品和方案已入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共10余家银行,中电金融智能保管柜产品也在民生银行、九江银行实现突破,此类业务正发展为更明显的增长曲线。相信随着数字化场景的不断覆盖,将给整个市场创造更多的业务增长机会。
最后,未来新技术的应用,也赋予了智能金融设备更多的可能,将在业务流程优化、客户体验提升等方面带来跨越性的升级。据悉,业内正探索在金融设备上引入AI导航助手,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快速、精准定位至所需业务,有望真正实现“全自助”办理。
综上所述,政策推动、技术发展、数字化延伸等因素都将持续激发智能金融设备需求,为从业者打开更大的市场拓展空间。当下,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正搭乘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快车,不断创新迭代产品和解决方案,疾驰在向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并以资本运作等方式推进生态融合,持续增强金融科技能力,向着数字化新蓝海大步迈进。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业内厂商唯有勇敢立于数字金融滚滚向前的潮头,更敏锐地捕捉稍纵即逝的发展先机,不断丰富和扎牢与金融业的合作根基,方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丛林中实现向上繁茂生长。